- 發(fā)布人:adminzzz
- 時間:2021-12-24
- 點擊:231
- 來源:
????冬日的夜晚來的特別早。但還沒到晚自習時間,幼教專業(yè)的學生就早早來到自習室,一邊自行開展舞蹈、聲樂、手工、美術和詩歌朗誦等復習訓練,一邊等待指導老師的到來。
????作為一所新辦技工學校,30歲以下青年教師超過50%。他們擁有干勁,但缺乏經驗。走進課堂面對不愿學習的學生,走進寢室面對無所事事的學生,他們往往就束手無策。為扭轉這種被動局面,學校領導決心轉換教學模式,給教師出了幾個思考題:每門專業(yè)課能不能挖掘一些“玩”的元素,讓學生在學中玩、玩中學?如何結合學生實際又切合用人單位需要,拓展學生既感興趣又與專業(yè)相關的課程?每個老師如何激發(fā)學生熱情,在學習中找到樂趣?
????經過任課教師充分論證,學校決定從11月起,先在幼教、護理等專業(yè)試行“晚自習改革”,意在扭轉晚自習缺乏效率的現(xiàn)狀,營造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場所。先在幾個班級小范圍內試行,再吸引更多的學生自愿加入,進一步帶動全校晚自習氛圍和學風的改善。
????執(zhí)行校長黃金根說,改革的第一步是動員一部分老師根據自己特長,開出一批晚自習課程清單,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基礎選學一門課程,由此激發(fā)學習興趣,增強學習動力,提升學習效果。先通過這種具有鮮明技工學校特色的晚自習改革嘗試,為愛學習的同學提供一個除課堂之外的新場所,并成為學校學風建設的新載體,以此帶動全校各專業(yè)的教學改革,最終實現(xiàn)從“教師逼學生學”轉向“學生逼教師教”。只要讓老師感受到切切實實的壓力,就會倒逼他們去提升自己,全校教育教學整體水平才會實實在在的提升。
繪畫興趣訓練班
繪畫興趣訓練班-學生作品
????“晚自習改革”第一期計劃為三個月,共96課時。每周一至周四的晚自習,由專業(yè)指導老師帶班指導。下一步,將根據每門晚自習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,確定一批重點打造課程,并選拔優(yōu)秀學生在其中訓練后,再選送參加省、市技能大賽。
????教務處負責人表示,技工學校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技能。學生有成就感就愿意學,老師教學也更有動力,這是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。下一步還要健全體制機制,特別要引進更多的一專多能的優(yōu)秀人才。
????幼教專業(yè)教務干事表示,“晚自習改革”初期的訓練項目,主要根據專業(yè)培養(yǎng)方案來設定,并適合學生的發(fā)展和企業(yè)用工的需求。實施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,專業(yè)方位也更明確了。訓練中,剔除了課堂上嚴肅的氣氛,讓學生盡情地在學中玩,玩中練,學生增強了技能,又促使老師去逐步適應一專多能的要求。
折紙興趣訓練班
折紙興趣訓練班
折紙興趣訓練班
????“晚自習改革”進行了大半個月后,受到了同學的認可和歡迎。
????參加舞蹈訓練課堂的學生龍麗、匡姻姻表示,“晚自習改革”很新鮮,她們提供了一個良好學習平臺。以前自己因為缺乏針對性訓練,上舞蹈課時,腰彎下不去,現(xiàn)在就進步了很多,也更有興趣和動力學下去了。
????參加聲樂訓練的學生曾志琴說,現(xiàn)在的晚自習很有趣。以前上晚自習的時候就是練字、寫日記,現(xiàn)在到聲樂訓練班,既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,也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努力,互相加油。期待以后能學到更多。
????舞蹈訓練班指導老師李月琴表示,“晚自習改革”開展以來,學生對學習的態(tài)度有很大的改變。較之以前,現(xiàn)在每個學生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的事情做,有自己的興趣愛好,知道自己的專業(yè)是什么,對未來的規(guī)劃也更明晰了,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更強了。每次晚自習上完一堂課,下課時間早過了,學生才在老師的催促下,依依不舍地離開。
舞蹈興趣訓練班
????聲樂訓練班指導老師劉智成說,以前的晚自習,學生在座位上無所事事,現(xiàn)在有機會動手動嘴練技能,學生很開心,也有成就感。看到學生開心的笑容,我也很自豪。當然,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,老師的壓力就增大了,時間也付出更多了。但只要學生成長成才,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。
合唱興趣訓練班
詩歌朗誦興趣訓練班
????“晚自習改革”以來,想報名參加的同學越來越多。教務處表示,下學期將根據試點的效果和學生反映,在試點專業(yè)鞏固現(xiàn)有課程和增設新課程;同時在其他專業(yè)全面鋪開,要把雙休日也充分利用起來,既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,也進一步提升學生專業(yè)技能。
????校領導、東能集團董事長謝偉林表示,學校提出“四好”辦學理念,其中讓學生吃好、住好只是基本,而提升學生思想素質和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讓學生在“學中玩,玩中學”,成為有用之才,才是辦學的根本。學校將繼續(xù)探索專業(yè)教學改革新模式,思想品德培育新途徑,進一步激活青年學子求知欲,引領師生共成長。
(本文發(fā)表于《江西日報》客戶端,《江西教育》微信公眾號)